一、问题的提出
俄罗斯与中国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俄罗斯与越南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而中国和越南是两个主要的南海争端国。在南海问题上,俄罗斯不是争端的直接当事方,而是试图采取微妙的平衡行动。随着2010年以来南海局势的升温,莫斯科一直奉行同时加强与中越两国军事和经济合作的政策。俄罗斯与中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俄罗斯与越南的合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加强与北京及河内的合作不可避免地让俄罗斯成为影响南海地缘政治格局的一个因素,这表明尽管俄罗斯在南海没有领土主张,但它拥有对南海争端会产生直接影响的战略目标和利益。
本文从制衡和对冲这两个概念出发,建立了一个两层次分析框架来解释俄罗斯在南海的行为模式,包括它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和越南的关系。这两个层次分别是国际体系层次和地区层次。在国际体系层次上,俄罗斯在国际体系压力和威胁感知下,在南海问题上对美国的单极霸权进行制衡;在地区层次上,俄罗斯努力使它在南海地区的外交关系多样化,防止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利益受损。
二、俄罗斯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
1. 官方的言辞
在官方层面,俄罗斯在南海争端中保持中立立场,并表示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南海问题,称任何此类举动都是“有害和适得其反的”。莫斯科呼吁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在不使用武力的情况下和平解决争端。它支持《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并呼吁尽早通过《南海各方行为准则》[1]。与美国不同,俄罗斯从未公开质疑过中国的“九段线”,在中美关系日益紧张的背景下,有时这被看作是对中国的间接支持 [2]。 不过,俄罗斯也从未公开支持中国的“九段线”。
2022年9月底,拉夫罗夫讲话中告诫北约不要干涉太平洋区域的安全,以及不要将南海变成北约的下一个“防线”。拉夫罗夫的言论可以被认为有利于中国,因为其试图阻止南海争端的国际化进程,但这与越南的主张不同,越南希望其政治伙伴多样化,从而扩大卷入南海领土冲突的国家范围。总体来看,俄罗斯在南海问题上的官方立场是,俄罗斯从来不是南海争端的一个参与者,不会参与其中,原则上不会偏袒任何一方。
2. 实际的行为
自2009年南海问题升温以来,俄中关系也随之稳步发展。在2012年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声明:“我们永远不会参与任何旨在遏制中国的安排”。[3] 普京总统在2014年甚至称中国为俄罗斯的“天然伙伴”和“天然盟友”。[4] 2014年,中俄缔结价值高达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购销合同。2015年,中国增加了对俄罗斯的军购。同时,俄中联合年度海军演习的地理范围已大大扩展,两国海军部队每年进行“海上互动”(除了2020年之外)联合演习,以提高联合演习的水平并扩大进行演习的地区范围。演习的地理区域不仅涵盖中国水域,还向欧洲方向延申。
另一方面,俄罗斯与越南的关系也日益密切。 2012年-2014年,两国签署的多项协议和进行了多领域的合作,虽然越南方面澄清,俄罗斯在金兰湾的活动并不意味着要把该基地转给俄罗斯用作军事基地,但也表示港口将用于发展两国军事合作,俄罗斯作为越南的传统朋友和战略伙伴,在那里将享有明确的战略特权。此外,俄罗斯与越南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也很密切,俄罗斯的油气企业和越南企业长期在南海共同勘探和开发油气资源。有些油气区块的位置在有争议的海域内,甚至在中国的“九段线”内。
类似于俄罗斯与中国的合作可以被解读为在南海争端中支持中国的标志,俄罗斯对越南的政策同样可以看作是莫斯科支持河内的一个标志。俄罗斯采取既符合中国利益又不利于中国的举措,实际上,是制衡或对冲策略的不同体现。
三、俄罗斯在南海的制衡和对冲行为
“制衡”和“对冲”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国家行为模式,它们与不同的因果模式和不同层次的分析相关联。“制衡”是一种体系层次的现象,是大国的行为,通过这种方式对抗体系中最强大的力量或最大的威胁。对冲则是小国和大国都会采取的行为方式,后者可以同时在体系层面进行制衡并在地区层面进行对冲,以增进他们多种多样的利益。俄罗斯在南海问题上的行为模式兼具制衡和对冲两种特征 [5],在体系层面制衡美国霸权,在区域层面对冲中俄关系。
1. 俄罗斯在南海问题上对美国的体系性制衡
俄罗斯确认美国(国际体系主导者)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东扩对其生存和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为挫败美国和北约的地缘政治项目,俄罗斯在2008年在格鲁吉亚、2014年在乌克兰、2015年在叙利亚、2022年在乌克兰发起了挑战。从制衡美国这个角度来看,南海政策只是俄罗斯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国际体系维持平衡的必要性将俄罗斯在南海问题上推向中国一边,但仅限于反对美国霸权,而不涉及南海领土主权归属问题。普京总统在2012年发表的题为“俄罗斯和不断变化的世界”的文章中表示,“站在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没有称霸的欲望”。[6] 俄罗斯反对南海问题国际化,是为了对美国实施制衡。俄方的表态所关心的是抵制美国的干涉,不涉及双边争端,即中国与区域内争端国的紧张关系,例如中国与越南、菲律宾或其他国家的争端。
实际上,俄罗斯与越南的合作也包含有制衡美国的意味,而非纯粹是为了制衡中国。由于体系性制衡是针对最强的力量(即美国,而非中国)或体系中的最大威胁(也是美国),俄罗斯遵循的基本逻辑是,因此只要有助于俄罗斯对抗来自美国的威胁,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俄罗斯都愿意与之合作。
2. 俄罗斯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的区域性对冲
体系性制衡只是影响俄罗斯南海政策的一种因素。要更深入了解俄罗斯南海政策的复杂性,有必要从体系层面下降到区域层面。在区域层面上,俄罗斯利用大国可获得的大量机会来实现其商业利益,并使其在亚洲的经济模式和对外关系多样化,这需要保持或多或少的区域合作环境,并要求在南海采用一种不同的行为 – 对冲。因此,俄罗斯在南海问题上的对冲行为并非发生在体系层次上,而是发生在区域层面上。
总体来看,俄罗斯试图通过尽可能扩展与亚洲国家和多边组织的合作,寻求对不同的亚洲市场出口诸如能源、武器、农产品、机械、太空技术和教育服务。近年来,俄罗斯通过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等多种手段加强了东南亚国家的关系,进而也加强了在南海的存在。
(1) 政治和外交合作
在政治方面,俄罗斯与东盟国家高层交往频繁,同时俄罗斯积极参加以东盟为中心的地区性多边对话机制和多边组织。2012年,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表示,越南的支持对俄罗斯加入主要的区域经济和安全组织发挥了显著作用。东南亚国家还邀请俄罗斯“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保障该地区的安全稳定”,俄罗斯对此表示将将积极参与东南亚地区统一社会经济体建设,并提出了了加强地区一体化的“路线图”。
不管是在政治和外交合作方面,还是在军事和能源领域方面,越南都是俄罗斯在东盟国家中最紧密的合作伙伴。2021年,普京和越南国家主席阮春福在发布的一份有关南海问题的声明称,俄罗斯和越南支持全面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期待早日通过《南海各方行为准则》。声明还说:“各方应在不结盟的基础上,努力在亚太地区建立一个全面的、开放的、平等的安全与合作架构,以国际法为准绳,遵循不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和平解决争端、不干涉他国国家内政的原则。”
(2) 经贸和能源领域合作
在经济方面,双方也不断加强合作。以越南为例,越南是俄罗斯在东南亚最大的贸易伙伴,自2010年以来,两国贸易额年均增长20%。由于西方制裁,2015年俄罗斯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家的贸易萎缩,但俄罗斯与越南的贸易额却逆势增长了31%,达到38.4亿美元。[7] 2020年越南在俄罗斯贸易伙伴中排在第20位,总贸易额约为60亿美元。[8] 为了促进双方的贸易关系,越南在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的参与下建立了一个自由贸易区,但对双方的经贸关系能产生多少积极影响尚待观察。
在能源方面,俄越在南海地区的联合油气开发是两国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能源合作多元化和对冲对华关系,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2012年与越南国有石油公司(PetroVietnam)签订协议,开发两个越南声称在其南海大陆架上但实际上在中国九段线范围内的大型油气项目。随后,莫斯科和河内同意延长这种能源伙伴关系到2030年。2017年,在越南前总统陈大光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期间,双方就扩大越南南海大陆架石油勘探和生产区的合作达成协议。俄罗斯石油公司曾在有争议的九段线内与越南国家能源公司开展联合能源项目,地点位于中国南海的06-01区块。
(3) 军事与防务合作
俄罗斯在东南亚的传统盟友,即越南、老挝和缅甸,长期以来与莫斯科维持着紧密的防务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在近年来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俄罗斯是越南军队武器的主要供应商,越南大量采购新型俄式装备,成为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俄制武器进口国,这对中国的南海战略构成了挑战。虽然中方对对俄罗斯向越南出售武器感到不快,但不管怎样,相比越南向美国购买武器,越南向俄罗斯购买武器更能让人接受。
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近年来也加强了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关系。俄罗斯已经成功深化了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加强了在南海地区的存在。这有助于实现俄罗斯在其“转向亚洲”战略下的多元化目标,其直接影响到俄罗斯对南海问题的态度。俄罗斯在体系层面制衡美国单级霸权的同时,也在区域层面上实施对冲。越南反过来也在进行对冲。它追求形成由几个大国组成的多极环境,旨在保持它们之间的利益平衡。[9] 越南与美国更紧密的合作意味着对中国的直接遏制,但越南与俄罗斯的伙伴关系不但能确保获取能源技术和武器装备,还能避免被卷入中美竞争的困局中。因此可以认为,俄越关系不是用来制衡中国的,而是双方希望借此加强它们的地区影响力,而且俄越关系的发展比美越合作更有利于中国。
四、中俄关系对俄罗斯南海政策的影响
中俄关系过去十多年来不断加强,其基础是共同的威胁认知和不断增长的共同利益。莫斯科和北京认为美国的霸权与中俄的国家利益背道而驰,对国家安全和政治安全构成威胁。中俄认为美国正在推行双重遏制战略(通过扩大北约来对抗俄罗斯,通过所谓自由和开放的印太地区对抗中国),试图阻止中俄两国的复兴,甚至试图通过策划“颜色革命”来威胁政权安全。中俄关系的定位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都认为正式联盟 – 尤其是具有共同防御条款的联盟 – 是不必要和不可取的:双方都不想卷入与对方利益相关的冲突;双方建立联盟会削弱两国关于美国在欧洲和亚太的军事联盟是冷战过时残余的说法;联盟往往有主次之分,双方都不愿意成为小伙伴。
然而,在某些问题上,中俄的利益并不一致,包括南海争端和军售问题。南海争端是中俄关系在东南亚面临的一个复杂问题,尽管莫斯科总体上支持北京,但中国的主权主张及其在《南海各方行为准则》上的立场与俄罗斯在东南亚的利益有不一致的地方。随着美俄和美中战略竞争的加剧,中俄关系获得了前进动力。虽然两国不会结盟,但军事合作和外交协调将会增加。
五、结语
体系层面的制衡和地区层面的对冲 – 这两种模式都存在于俄罗斯在南海的政策和行为中。在体系层面上,俄罗斯在南海推行制衡政策,旨在反对美国的单级霸权,为此需要加强与中国的关系;在地区层面,俄罗斯推行复杂的对冲策略,旨在建立一个更加平衡的区域联系网络。
当南海问题上升到涉及美国霸权和中美全球竞争的层面时,就启动了体系层面的因果力量,俄罗斯的南海行为就会更多表现为制衡美国单级霸权。当南海问题主要维持在区域层面上,表现为南海争端各方的竞争和冲突时,俄罗斯的南海行为就会更多表现为对冲。南海争端越偏离南海岛屿和水域主权问题而纳入美中战略竞争中,俄罗斯在南海的政策越有可能带有反美制衡的元素。制衡和对冲作为发生在不同层面的现象,假设南海局势不变,俄越关系可以在不挑战俄中关系的情况下发展。
总体来看,俄罗斯在南海问题上扮演了一个相对低调的角色。尽管中俄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俄罗斯与越南等东盟国家的关系也很好,是越南武器进口的主要来源,与越南开展紧密的能源合作,向马来西亚提供武器,同时积极寻求与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发展军事和能源关系。俄罗斯认识到东盟国家对战略多元化有本能的偏好,因此将自身定位为西方和中国之间的“第三力量”,追求自身在南海的影响力和利益。